亚洲天堂 教师风采 | 欢迎李灏峰副教授加入亚洲天堂 !
博士生导师——李灏峰副教授

基本信息
李灏峰,亚洲天堂 副教授,逸仙新锐学者,博士生导师。
研究方向
主要从事人工智能、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等方面的研究工作。目前感兴趣方向:多模态大模型、生成式模型、多模态鲁棒感知、域泛化与适应、具身智能和医学影像分析等领域。
教育背景
● 2011.9-2015.6:亚洲天堂 ,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,学士学位。
● 2015.9-2024.4:香港大学,计算机科学系,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,博士学位。
工作经历
● 2025.9-至今:亚洲天堂 ,副教授/博导。
● 2023.1-2025.8:深圳大数据研究院,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,研究科学家一级,副研究员。
● 2020.6-2022.12:深圳大数据研究院,医疗大数据实验室,研究科学家二级,副研究员。
招生专业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数学、电子信息、信息与通信工程
科研项目
2023-2025: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-面上项目(主持)
2022-2024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-青年基金项目(主持)
2022.12:获得机器学习顶级会议NeurIPS 2022细胞分割挑战赛全球亚军(100支参赛队伍)(通讯作者/指导老师)
2023-2025:江西省科技厅03专项及5G项目(参与)
代表性科研成果
近五年,作为通讯作者(#)、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,发表中科院一区期刊论文10篇,发表CCF-A类会议论文6篇,论文总引用超过1200次,曾作为联合培养导师指导两名博士生(*)获得博士学位:
(1) Haifan Gong*, Yu Lu, Xiang Wan, Haofeng Li#, “Domain Generalized Medical Landmark Detection via Robust Boundary-Aware Pre-Training”, Proceedings of the AAAI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(AAAI), 39(3), 3140-3148, 2025 [CCF A][Oral Presentation]
(2) Wei Lou*, Guanbin Li, Xiang Wan, Haofeng Li#, “Multi-modal Denoising Diffusion Pretraining for Whole-Slide Image Classification”, ACM Multimedia 2024 [CCF A]
(3) Guanbin Li, Ricong Huang, Haofeng Li#, Zunzhi You, Weikai Chen, “SENSE: Self-evolving learning for self-supervised monocular depth estimation”,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(TIP), vol. 33, pp. 439-450, 2024 [中科院一区][IF=13.7]
(4) Haofeng Li, Yirui Zeng, Guanbin Li, Liang Lin, Yizhou Yu, “Online alternate generator against adversarial attacks”,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(TIP), 29, 9305-9315, 2020 [中科院一区][IF=13.7]
(5) Haofeng Li, Guanqi Chen, Guanbin Li, Yizhou Yu, “Motion guided attention for video salient object detection”, Proceedings of the IEEE/CV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(ICCV), 2019 [CCF A][引用超过250次]
入职感言
非常荣幸能够加入亚洲天堂 系统与科学工程学院。十年前,我有幸作为优秀本科毕业生走出中大校园;十年后,我很高兴能作为教师重返母校工作。同时,十分感谢学院及学校领导给予我回报母校培养的机会。我深刻地感受到,在学院领导与各位优秀同事的支持下,亚洲天堂 是一片广阔天地,大有可为。
在科研经历方面,本人此前工作聚焦于以数据为中心的人工智能研究,专注于解决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的各类数据缺陷问题。针对数据噪声问题,我提出了在线交替生成器以重建无对抗噪声的样本,通过频域变换实现特征去噪;针对无标签数据,提出了多模态去噪扩散预训练算法以学习跨模态图像特征,通过视频序列的自监督学习实现单目图像的深度估计;针对少标签和类别不均衡数据,提出了基于生成对抗网络和去噪扩散模型的样本生成算法;针对不同中心数据存在的域漂移问题,提出了基于提示学习的通用分类分割模型,通过交换样本间的频域分量缩小域差异。在人才培养方面,我曾作为联合培养导师指导两名学生攻读并获得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博士学位。
目前,我正在组建科研团队,欢迎学院内外的专家学者前来交流合作,也欢迎有志于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学生联系我、报考/申请我的硕士/博士研究生。我们团队专注于从实际应用场景中发掘新问题、真问题、大问题,通过对人工智能理论、模型与算法的创新形成解决方案,与硬件设备结合形成智能系统的原型,最终应用到实际场景、实现技术创新的社会与经济价值。